本次問答由趙青老師解答


【我想提問?】


小學的時候,兩個表哥們做錯事,就把責任推到“我”的身上,大人們寧愿相信他們的話,也不愿意相信“我”的話,所以自己經(jīng)常會因為他們而被“教育”,讓自己現(xiàn)在對被誤會產(chǎn)生極大的反應。


【咨詢師回答】


你好,我是艾壹丁心理的咨詢師趙青。


看到你的問題,感受到你小的時候被冤枉,也無人支持、理解的境地,一定給你造成了很多不好影響,以致于你現(xiàn)在遇到類似的情況,情緒反應很大,雖然你沒有具體說有什么反應,但我猜會有憤怒、委屈、抱怨吧。


你的事情讓我想起一個朋友曾經(jīng)的故事,雖然過去二十年了,但是他仍然無法釋懷。那一年,他十五歲,第一次離開父母,上了一所寄宿高中。同宿舍一個同學丟了錢,在簡單了解后,班主任就把嫌疑指向了他,理由是,只有他曾經(jīng)在課間回過宿舍。無論他怎么辯解,老師都不相信,這讓他非常氣憤、難過、委屈,感覺百口莫辯。


他本來就是一個自尊心極強的人,從此對這位老師和他教的學科都很排斥,成績直線下降,班主任也直接把他列為差生。那一年,他活得小心翼翼,異常壓抑,感覺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,成績一落千丈。好幾次,他都想把那個老師痛打一頓,然后結(jié)束自己的生命,可最終,理智戰(zhàn)勝了情感,他還是忍了下來。


第二年,父親求人給他調(diào)了一個班級,他才慢慢換過勁來。高中畢業(yè)后,他再也沒有回過學校,后來工作了,也一次都沒有參加高中同學聚會,他說,班主任當年的做法,給他留下了一生的陰影,直到現(xiàn)在,他對于別人冤枉他的行為都非常非常容易生氣。


這位朋友還好,至少,他父母還是相信他的,我的一位來訪者就沒有這么幸運了。小時候她父母忙于工作,把她放在奶奶家?guī)?,叔叔有個兒子也放在奶奶家,比較驕縱跋扈,經(jīng)常惹了禍都把責任推到她身上。每次她受了委屈想跟媽媽解釋,媽媽總是說她不對,就算事實證明是弟弟錯了,媽媽也是說她笨、不機靈,從來不會去找叔叔為她幫她撐腰,這讓她對媽媽非常失望?,F(xiàn)在她讀大學,跟媽媽的關(guān)系都很疏遠,后來媽媽也認識到當年可能做的不合適,跟她道了歉,可是她還是無法原諒媽媽,因為她那些年受的委屈和傷,不是一句道歉就可以了解的。就像你在前面說的,直到現(xiàn)在,你對于被人誤會也會有極大的反應。那些情緒就像一座火山,看似休眠了很多年,其實它一直都在那里,一遇到風吹草動,就很容易燃起熊熊烈火。


好,我們來看看,在一些沖突事件中,為什么家長會不聽孩子的解釋?我想,家長的心態(tài)可以分為兩類:


一類家長只會看到自己孩子的不足,沒有給孩子任何機會解釋,就說:“一個巴掌拍不響,你一定也有問題”。 這樣一句“你一定也有問題”就像給孩子打上了一個“你在某些方面一定不好”的烙印。這樣的父母簡單、粗暴,缺乏基本的共情力和理解力,也缺乏換位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。


我記得一位來訪者說,她永遠無法跟父母在同一個頻道上溝通,永遠都是她說A,父母說B,她剛開口,父母就有一大堆的說辭等著她,讓她百口莫辯。這種父母振振有詞,自認為自己總是有道理,殊不知他們不承認自己的問題,同時也失掉了孩子的信任。這位來訪者說,她從來不指望父母能理解她,為她著想,這個話的背后,是多么深的失望啊。


還有一類家長看重面子,為了維護跟親戚、朋友的關(guān)系,以犧牲孩子的利益為代價,明明知道別人的孩子也有不對,卻含糊其辭,心里想著小孩子的事情一會就過去了,吃點虧沒啥,但是千萬不能因為這種事情破壞親戚朋友的關(guān)系。這樣的家長極有可能是討好型人格,在生活、工作上也總是把別人的利益放在自己之前,覺得自己的事情沒什么,別人的事情才是重要的。


我有一位來訪者說她的父親就是這樣,只要別人跟他開口,無論多晚,他都會放下自己的事情去完成別人的事情,但是他對家里人卻極為苛刻,脾氣暴躁,動不動就打罵她跟弟弟,還有酗酒的習慣。她覺得父親很虛偽,對外一套,對內(nèi)一套。我跟她解釋說,這個不是虛偽,是他真的把別人的事情看得比自己重要,甚至感覺自己是沒有價值的,無足輕重的,這種人越是討好別人,背后也會有更多的委屈,憤怒,而這個憤怒無法對外人發(fā)泄,只能對家里人發(fā)泄,而家人就成了他的出氣筒,這個在心理學上叫做“踢貓效應”。


那怎么樣處理這些童年被壓抑的情緒呢?


每一個問題都是日積月累的結(jié)果,背后都壓抑了很多未表達的情緒,而每一個情緒后面都有一些未被滿足的需求,那些需求就是,被理解,被尊重,被愛。


每個人都需要被尊重、理解,這是人的基本需求,就像這座冰山,我們每個人的行為看似千變?nèi)f化,但下面的感受、信念、渴望都是類似的。如果一個人感受到被尊重、被理解和愛,他就會覺得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,從而產(chǎn)生歸屬感和價值感,他的行為就會向良性的方向發(fā)展,這個是人潛意識部分的運作。


可是如果一個人長期感受不到尊重、理解和愛,他就找不到歸屬感和價值感,那在水平面以上的那部分冰山,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上,他會經(jīng)常因為一些類似的事情而產(chǎn)生很大的情緒反應,從而激發(fā)類似的行為。就好像他身上總是有些性格的敏感點不能碰,一碰就會讓他暴跳如雷,心理學上叫做強迫性重復。


所以,心理咨詢要做的工作,就像一個無條件接納的媽媽一樣,抱持、溫暖,幫助來訪者修復他冰山以下的感受、信念、歸屬感和價值感的部分,直到有一天,他內(nèi)心深處不再害怕、恐懼、憤怒、委屈,過去那些不被看到的情緒都能夠被接納、被理解;直到有一天,他從心底相信自己可以好好地生活,這個世界雖然不完美,但我們?nèi)杂袡C會好好地療愈自己;直到有一天,他可以照顧過去那個受傷的小孩,可以一遍一遍地對他說,以前的你不能保護好自己,現(xiàn)在你長大了,可以好好地愛自己,滋養(yǎng)自己;直到那一天,他可以慢慢修正自己的幻想、嫉妒,憤怒,看到自己的陰影,并得以整合,對行為形成穩(wěn)定的自我覺察,建立新的反應模式,最終,擺脫所謂的命運,走上一條新的路。


這個過程很艱辛,很漫長,但是,值得期待。


好,這是我對你提問的回答和解釋,不知道是不是針對了你的問題,最后,我想送你一首我很喜歡的小詩——《人生五章》


第一章:我走上街,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,我掉了進去,我迷失了。。。這不是我的錯,我費了好大的勁,才爬出來。


第二章:我走上同一條街,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,我假裝沒看到,還是掉了進去。我不能相信,我居然會掉在同樣的地方,我感到絕望。。。但我知道,這不是我的錯。我花了很長的時間,才爬出來。


第三章:我走上同一條街,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,我看到它在那兒,但還是掉了進去...這是一種習慣。我知道我在那兒,我立刻爬了出來。


第四章:我走上同一條街,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,我繞道而行。


第五章:我走上另一條街。




# 點擊下方,收聽音頻 #

1號通道 《你問我答》第10期|如何解決家庭傷害所帶來的心理陰影?

2號通道 如何解決家庭傷害所帶來的心理陰影?




# 更多精彩,請關(guān)注公眾號 #

我們推出《你問我答》的心理問答欄目,有小伙伴們在公眾號后面留言提問,我們會選取議題,邀請咨詢師進行解答,希望能幫到各位小伙伴,這次沒有被回答的小伙伴,我們會放在下一期噢!敬請期待! 每逢周一、三、五更新!